猴王出世说课稿

时间:2024-08-13 21:15:13
猴王出世说课稿

猴王出世说课稿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,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。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猴王出世说课稿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猴王出世说课稿1

一、说教材

《猴王出世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,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第一回。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,孕育了一只石猴,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,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,被群猴拜为猴王。

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,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、人物形象,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,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、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。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《猴王出世》,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“阅读提示”,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。不理解的词句,可以结合注释,或略作讲解,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。在读懂课文“写什么”的同时,体会作者是“怎么写”的。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,学习表达的方法。在阅读方法方面,继续加略读能力的培养。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,品出经典的魅力,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。

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:“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,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,丰富语言的积累。培养语感及发展思维。”根据课标的要求、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“理解课文主要内容,感受人物形象”,和本班学生实际,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,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:

1、知识与技能:

(1)了解课文内容,感悟“石猴”勇敢顽强、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。

(2)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,感受其形象。

(3)理解生僻的字词,能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过程与方法:

通过指导学生回顾、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,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《西游记》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。

教学重难点: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,根据课标对高段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及学生的预习情况,我把感受其形象,品味语言,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。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。

二、说教法

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在课堂教学中,应还学生以真正的“读者”地位,让学生在自主阅读,直接阅读的基础上,经历思考、质疑、探究、发现、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,从而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和生成。所以我采用了“学——议——悟”的教学模式,所谓“学”就是自学,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、自主学习;“议”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,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,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,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——动脑、动口、动手,获得新知;“悟”就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。

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,我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。通过让学生看《石猴出世》的视频,听唱《白龙马》等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,

三、说学法

因为教为学服务,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,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、划划、议议、演一演等学习方法,去理解课文。(自学讨论法)

四、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

在整个教学环节中,怎样把“长课短讲、短课精讲”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,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将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,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。依据这个思路,我的设计意图如下:

(一)新课导入:

1、 昨天,我们认识了四大名著之一《水浒传》中的英雄人物,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动作、语言、心理活动的描写,将一个武艺超群,豪爽大胆的武松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。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《西游记》人物————美猴王孙悟空。

2、说到孙悟空,同学们各个神采飞扬,看来你们很喜欢孙悟空,能给大家讲一讲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子?

设计意图:对前文的总结,就是为学习本文埋下伏笔。这就是温故而知新。

(二)板书课题,审题:

设计意图:一是让学生区别“猴”与“候”将可能出现的错别字扼杀在萌芽状态。二是找出中心词,就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,使学生在写作时找准中心,避免出现脱题、偏题现象。

(三)回顾、归纳学习方法:

1、这是篇略读课文,同学们可以根据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方法,自主学习课文,你能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本课?

2、师生交流,理清顺序。

读通课文(查看书中的注释、联系上下文,使用工具书——查字典)—————明确学习目标—————带问题学问(主要写什么?石猴从哪来?怎样成王?)

预设:

默读课文,把句子读通顺,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同学交流、问老师。

通过查看书中的注释、联系上下文,使用工具书(查字典)等方式解决生僻的字词。

根据阅读提示,明确学习目标。

通过快速浏览、默读、勾画、同学交流等方式,带问题自学课文。

设计说明:根据前几节课的铺垫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,设计这个环节。意在潜移默化、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,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。

在这里我没有急着进入课文 ,是想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言,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,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怎样运用语言。因此,在教学略读课文时,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。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。

(四)运用方法,自读课文 ,完成第一环节任务———读通课文。

1、默读自学。勾画圈点,查看书中的注释、联系上下文,使用工具书——查字典解决疑难。

2、反馈:那些字词不易理解或容易读错字音、写错字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?

有哪些地方读不懂?

设计意图:学习需要合作,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静心读书的好习惯。学生学习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。

(五)明确目标,合作交流。

1、出示目标,提出要求。

快速浏览课文,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速读课文,思考交流:石猴从哪来?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?

合作读文,了解了孙悟空有石猴变成猴王的过程,说一说猴王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从那看出来?

2、依据目标,合作讨论,整体感知。

3、汇报交流,教师点拨,相机指导朗读。

4、视频欣赏,加深理解。

设计意图: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,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教师的引导 ……此处隐藏9916个字……么写”的。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秘密,学习表达的方法。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,品出经典的魅力,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。

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:“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,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,培养语感,发展思维,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:“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,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”,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:

1.能根据文前“阅读提示”,自主学习课文,了解课文主要内容:石猴是从哪儿来的,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。

2.用精读、略读、跳读、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,品味语言文字,感受石猴形象,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。

3.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。

教学重难点:

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,体会石猴勇敢顽强、无私无畏的特点,品味语言文字,感受其形象,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。

二、说教法:

这是一篇略读课文。由于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古代白话文,所以在处理的时候,要关注“在阅读方法方面,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,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”。在此基础上,我将此课的着力点放在“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”上,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,品味语言,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。通过朗读,通过想象,通过批注,反复玩味语言。引导学生“知其然”——理解意义,更重视引领学生“知其所以然”——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,“用精读、略读、跳读、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,品味语言文字,感受石猴形象,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”。期望达到:课堂上,师生快乐地徜徉于古典白话文的殿堂,孩子们在学故事,更是在饮一杯语言的琼浆的效果。

三、说学法:

因为教为学服务,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,让孩子们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,让孩子们圈圈画画,揣摩重点。又鉴于本篇课文篇幅较长,只能选取两个“点”与学生一起深入研究。我试图用“以点带面”的策略,精讲部分精华,将更多发现的权利和空间,留给孩子们。让孩子们“课内习得方法”,“课外迁移运用”。

四、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:

在整个教学环节中,怎样把“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”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,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,品味语言,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;通过朗读、想象、批注,反复玩味语言,领略经名著的魅力,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,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。依据这个思路,我的设计意图如下:

(一)、了解大意,初步感受猴王形象:

1.揭示课题。

2.了解学生学习起点。

3.根据文前“阅读提示”,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。

课件出示:石猴是从哪儿来的?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?

(1)学生回答。

(2)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?

4.小结过渡。

设计意图:全课由“阅读提示”楔入,因为“阅读提示”也是教材,就像课文、就像插图、就像注释、就像各式各样的课后思考题、练习题。课文要细读,其他教材也不能一扫而过、浮光掠影。实际上,小说的阅读除以“故事情节”为取向外,还存在另外两种取向,“人物形象”取向和“语言表达”取向。如:“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”所体现的就是“人物形象”取向,而“作者是怎样写石猴成王的”则反映了“语言表达”取向。本课教学,将以“人物形象”取向为经,以“语言表达”取向为纬,故而设计此环节。

(二)、细读语言,深入感悟猴王形象:

1、细读描写“石猴出世”的语句:

(1)提问: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?

出示:那猴在山中,却会行走跳跃,食草木,饮涧泉,采山花,觅树果;与狼虫为伴,虎豹为群,獐鹿为友,猕猿为亲;夜宿石崖之下,朝游峰洞之中。

★读,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?

★读这段话,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。

(2)提问: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?

(3)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。

(4)合作朗读,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。

(5)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?写在句子旁边,做阅读批注。

(6)小结。

设计意图:至此环节开始,以“故事情节”为取向的阅读模式落下帷幕,将要闪亮登场的是以“语言表达”为取向的课堂实践,品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,感受语言的魅力,而以“人物形象”为取向的教学主线则一以贯之。

2、细读描写“石猴成王”的语句:

(1)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,看看课文是怎样写“石猴成为猴王的”,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,并做上批注。

(2)同桌合作交流,教师巡视指导。

(3)全班交流,对比品读。

(4)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?写在句子的边上。

(5)小结。

设计意图:设计此环节,是想以教师的“语文意识”唤醒学生的“语文意识”,从而传递课程的“语文意识”。所谓“语文意识”,说白了就是关注“怎么写”、“为什么这么写”的意识,就是将阅读旨趣由“思想内容”进一步转移到“语言表达”上来的意识。同时设计了对比品读环节,因为只有比较,语言的张力才能被激活,语言的魅力才能得以彰显,语言的生命活力才会在比较中熠熠生辉!

(三)、总结提升,整体把握猴王形象:

1.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,或背一背。

2.总结:

读经典,不仅要读懂“写什么”,更要思考作者是“怎么写”的。

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!

设计意图:感受语言、领悟语言,最终要落实在积累语言、运用语言上。否则,感悟到的东西往往是过眼烟云、转瞬即逝。

(四)作业设计:

选做题:

1.开展语文活动,把自己从书中读到或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《西游记》故事,讲给大家听。

2.课外积极地读《西游记》原著,准备在适当候举行一次讲《西游记》的故事比赛。

设计意图:通过让学生说说原著中的故事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同时也非常自然地渗透了课外阅读的指导,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,得益于课外。

(五)板书设计:

猴王出世

猴:顽皮可爱

人:敢作敢为

神:神通广大

设计意图:猴王顽皮可爱是猴性的表现,敢作敢为又呈现出人性的一面,神通广大又体现了他神的力量,神性、猴性、人性,集于一身,“猴王”形象,自然神采飞扬,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五、我的点滴思考:

1、古诗、古词、古代白话文小说、古代文言文,先后编入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中,说明古诗文的教学应当引起足够重视。

2、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名著,可以分层进行: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,要求他们理解并背诵课本中的古诗文;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,要求他们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小学生版本;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,鼓励他们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原著。

《猴王出世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